汽院人专辑第二篇:
编程:我的梦想人生
----2013届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生曾凡富访谈
学生记者 朱康特
简介:曾凡富,男,湖北荆门人。2009年考入我校理学系,大一下学期转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大学期间专注于编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获得百度之星参与奖、第二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湖北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一等奖,以及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优秀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第七届“东浦信息”杯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湖北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组一等奖。现已签约于腾讯公司。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他看起来不温不火,就像室友们起的外号“胖子”一样,有些微微的发福,戴着一副眼镜,俨然一编程人员的形象。但是他总带着微笑,稳重的话语中洋溢着自信、阳光的味道。有些内向的他在大学四年里,凭借着自己对程序员的那份执着,完成了由“菜鸟”到编程高手的华丽转变。就如马克·吐温所说的一样,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令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他的这份执着获得的成功连他自己也感到意外,没想到他自己可以进入腾讯公司工作了,而且还有着令人羡慕的薪水。
母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曾凡富告诉记者,自己是母亲一手带大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疾病去世,母亲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为了能改变自己、能报答含辛茹苦的母亲、能成功,曾凡富确定了大学的目标——成为一位优秀的程序员。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上网查询了很多职业,最后他觉得程序员不需要很高的学历、门槛又低,需要的只是努力和创新,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编程之路。
曾凡富说,由于从一开始目标就非常明确,所以大学里面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围绕编程而展开的。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基本上是天天都在编程,每天基本上要坚持4个多小时编程,除了上课,他都在写程序。
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开编程方面的课,他就自己去图书馆借了本“C语言之父”丹尼斯·里奇写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开始漫长而孤独的编程之路。回想起来,整个学习编程的过程基本上都是自学的。他还看了许多非常著名的计算机编程方面的书,如和指针>>、编程珠玑>>、程序设计>>、>。一般情况下,他都是一边看这些经典的书,一边写程序。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提高。他的学习路线非常明确,基本方式就是首先非常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然后深入地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最后学习一门平台相关的技术。特别是数据结构和算法这块,他自学的内容比学校老师教的要深很多。他回忆说,“记得大二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上数据结构,老师讲的东西,其实,我一年前就会了,而且会得要比他讲的深入很多。”
我问他,这样的生活不枯燥、不累吗?“当然累,当然枯燥,但是没有办法,想要成功,必须得强制自己去做,慢慢地产生兴趣了就没有那么无聊了。”他说。当问到期间没有想过放弃时,曾凡富感慨地回答,“真的没有,相比于我妈为我付出的辛苦,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凡富和我们谈起了他大三去实习的事情。当时他是通过网络上热爱编程的好友了解到的有关腾讯公司在武汉招实习生的消息,当时他就去报名了,并且还通过了笔试、面试。当他把参加实习的消息告诉母亲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实习待遇太好的缘故吧,母亲竟然怀疑他是不是陷入了传销组织,非要陪着一起去看看。当母亲看到高楼大厦,看到那些穿着职业装的人员在紧张地工作后才高兴地回家了。之后曾凡富用第一个月实习的工资买了份礼物送给了母亲。“当时妈妈笑得很开心,我心里也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曾凡富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笑得很开心,那份由衷的开心感染了我,这也是他认为在大学这四年里最值得自豪的事情!
亲情带给他目标、带给他动力、带给他不屈的执着,让他坚定地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因为他相信小时候的童话:努力就会有回报!
这条路上还有你们的陪伴
曾凡富说,他很幸运,在大学里他遇见了善于辨才的“伯乐”,遇见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正是有了这些生命里的“贵人”,才给他前进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告诉我们一件他自认为很“出格”的事情。那就是大学一开始他报的是理学系,为了能更好地编程,他曾大胆地申请转专业。
那是大一下学期,他参加了百度公司举办的编程比赛,而且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时,他看到学校有转专业的消息,心想要是转到计算机专业,那岂不是有更好的环境学计算机编程吗?可是,一看到转专业的条件,立马感觉被浇了一盆冷水-----他的条件压根就不符合。但是出于对计算机编程的极度热爱,他鼓足了勇气,给学校领导写了一封信,说自己非常热爱计算机编程,并把参加比赛的事情做了汇报。前几次通信,校领导告诉他,必须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办。收到回信的曾凡富没有灰心放弃,比赛复赛成绩出来,当得知自己进入复赛前400名后,他当晚又写了一封几千字的信,倾诉自己是多么渴望学编程,而且基本功好,自己也特别努力。写到激动处,他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也许是这份执着打动了校领导,也许更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惜,他破例转入了软件工程专业。
以后的日子里,曾凡富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对编程的这份热爱,也证明了学校领导识别英才的一双慧眼。2011年,在第二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湖北赛区的C语言程序设计中,他获得本科组一等奖,接着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优秀奖;同年12月获得学校第七届“东浦信息”杯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2012年,在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湖北赛区C语言程序设计,他梅开二度,再次荣获本科组一等奖……
对于他这位转专业生,大家都感觉到好奇,别人都是从计算机专业往其他专业转,而他为什么要转过来呢?他笑着说,“当时大家都不怎么热爱编程,听到我编程很好时,都看我像怪物一样。”
面对同学们的诸多问题,曾经如同“独行侠”的他学习生活开始改变了,他也很乐意帮同学们解决这些编程的难题。在他的带领下,有许多人对编程产生了兴趣。这样他由大一的孤军奋战融入到了集体之中,慢慢地人变得开朗了许多。也是因为他,改变了许多人,让他们走出了迷茫,找到了目标。这也是让曾凡富感到十分骄傲的事情。
记得在大三的一个深秋,晚上九点,有点冷。曾凡富和室友们一起来到田径场,可能是青春的激情燃烧,为了证明自己,他们决定比赛跑完一万米,那可是二十五圈啊!怀揣梦想的他们开始了对自己的征服,渐渐地步子沉了,呼吸也沉重了,就在觉得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室友的超越让他又仿佛有了新的动力。在很多人的注视下,他们脱去了上衣,这对于有些内向的曾凡富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终于他们完成了这次对于他们意义非同寻常的长跑。跑完后,他们都躺在地上,这晚的星空注定会永远留下他们的珍贵的友谊!
大学这四年让曾凡富改变了许多,性格由内向变得开朗,胆子也大了。交到了一些有着共同爱好、共患难交心的朋友。虽说时间花在编程上,遗憾没有谈过女朋友,但是他说,这一路上有朋友们的陪伴,真好!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让我想到了法国著名的画家约瑟夫·雷杜德,他的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画到了巅峰,无人逾越。
曾凡富就是这样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并执着地去做好这件事的。所以他觉得,大学四年对于自己来说是成功的。他希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目标,走出迷茫,快速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坚定信念,走好人生重要的大学之旅。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觉得似乎有些太过顺利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他的成功是他两年的辛苦换来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坚持每天编程四个小时,自学编程的经典书籍,除了上课完全就是编程了。当有些同学通宵达旦打游戏的时候,他可是在日以继夜地编程啊!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当得知腾讯公司招聘实习生的消息时,他主动报名了,还拉上了许多同学。当时的笔试他认为出的很简单,因为他已经做过多次历年的题目了。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了一个有关C语言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刚好在他看过的一本经典编程书中出现过。他忍住了想笑的冲动,镇定地回答了面试官的问题。在面试中,他不断地引用那些编程名人说的话语,这也给他加分不少,这样的成功难道说不是必然的吗?!
记者手札:
朱康特,男,电信学院11级本科生
和曾哥聊天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就过去了,听着他的故事,我只能感叹:“同是电院的学生,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找到自己的目标,专注并执着于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便能让自己在这一领域达到无人企及的高度,这是最能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捷径。这就是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