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团委(2023)
青年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青年风采 >> 正文
自我加压,抓牢契机,天龙之路
2013-10-31

 汽院人专辑第四篇:

自我加压,抓牢契机,天龙之路

——2013届理学系优秀毕业生丁天龙访谈

 

学生记者:陈媛媛

 

简介:丁天龙,男,中共预备党员,湖北随州人。2009年考入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光信息与科学技术”专业。

大学期间先后2次获得人民奖学金一等奖,一次国家奖学金;

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

湖北省物理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湖北省汽车工业学院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校级三等奖;

2011年被聘为学校数学建模协会建模顾问。

2013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光电测控与技术方向)攻读研究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成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翔;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大学,一个多彩的舞台。有人引吭高歌、有人深情低回;有人在边角处默默观察;有人执着扒地,静静成长,直到挺身成为一幅绚丽的独特风景。

初见丁天龙学长,感觉他不张扬、不急躁,讷于言而敏于行,宛如一颗茁壮成长的树苗,不受瞩目却安静持守,静静的,却茂密葱郁。

竞赛:逼一逼,才知道潜力有多大

看看履历: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东浦信息”杯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优胜奖;2012年,湖北汽车工业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校级三等奖,湖北省物理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三等奖……

丁天龙学长在竞赛上获得的荣誉,让不少学生望其项背,迷惑多多。竞赛达人怎么走上这条进取创新之路?原来是源于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

和大多数满怀憧憬与希冀走进“象牙塔”的大学生不同,高考的不尽人意,始终在丁天龙学长的心上笼着一层淡淡的阴影。怀着潮湿的心情进入大学,丁天龙心里想的就只是好好学习专业课,别辜负这次机会。

就是这样的平常心,让他在大一这年里,埋首于书海,自学了不少关于数学建模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储备不仅为他找到了大学的“终极兴趣”,更为他赢得了在大二时前往华中农业大学学习数学建模的机会。

“最开始时,是老师推荐学生去学习,碰巧有个同学去不了,我就毛遂自荐了,班上同学都知道我对数学建模比较痴迷,也认可我的能力,大家都替我说好话,我也就得到了这个机会。”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丁天龙说,自己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班主任,如果不是这次学习契机,他的大学就也许不会如此精彩。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好的机遇,如果不好好珍惜,也只不过是时间河流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激不起半点波澜。顶着酷暑,丁天龙和另外5位同学开始了在华中农业大学艰辛而快乐的日子。6个同学被分成2个小组,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他们一直泡在实验室。上午听课,下午编程序,晚上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为了节省午饭时间,他们通常会等其他同学吃完饭后,再匆匆去食堂扒上两口。同吃同睡同劳动,让丁天龙和他的小组成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有了难得的默契。

“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宽、范围广,包括了管理工程、生物医学和物理数学等方方面面,我们平常一有空就去图书馆,抱着渴求的心理去阅读,两个月的强化训练,我们也从最开始看不懂别人的论文,变成了自己能完成一篇文章。”提起那段时光,丁天龙依旧很感激。当被问及觉不觉的辛苦时,他回答道:“当时毕竟是代表学校去的,压力也挺大,更何况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学到东西,也就不觉得辛苦了。逼一逼自己,看看我们的潜力到底有多大。”

纵然经过了这样两个月的“魔鬼训练”,与队员们也默契十足,真到了全国比赛时,他们还是吃了不少苦。数学建模的竞赛,要求每队在3天3夜内完成一个项目,听起来似乎容易,做起来就完全不是那回事。这3天里,3人睡眠都不到10小时,最后1天晚上大家干脆都不睡了,不停地调试程序,不断地解决问题。他们艰苦的努力,不放弃的劲头,hold住了大部分参赛者,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的殊荣。

“最后的论文交上去后,我整个人都瘫了,感觉动都动不了。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换做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自己3天睡不到10个小时还能坚持下来。我觉得,只有肯做,人是有巨大潜力的,是可以创造奇迹的。”说起获得的荣誉,丁天龙反而有一点羞涩,他很快就把话题转回到了数学建模本身。

“我们参加物理创新竞赛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数学建模,大二暑假我在在华农学习的时候看到了2篇论文,把他们结合起来,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想组队一块试试。”别看丁天龙说起来轻描淡写,但仅仅组队一项,就困难重重。

最初的队伍是5个大三的同学,都是丁天龙相熟的人,以前也合作过,处理问题比较默契。大家最初的打算是大三的暑假先做一阵,但指导老师临时有事,加上有些材料一时找不到,就放到了大四。11月份的比赛恰巧与考研重叠在一起,有人打起了退堂鼓。5个人的队伍最后缩水到仅剩3人,还有一个是比他们小一届的新晋队员。

“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考研是大事,但这个方案是我提的,当时就是一门心思的不想放弃,现在想来我还觉得愧疚,正式比赛那两天我实在太忙了,就让另一个大四的学生去武汉答辩,总觉得耽误了他复习的时间,过意不去。”提起那段匆忙到有些混乱的日子,丁天龙第一个想到的是有点对不起另一个同学。

身为队长,丁天龙不仅负责者比较核心的工作,也必须成为队员间的黏合剂。他们要做的项目是“汽车激光测速装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负责着项目方案设计、单片程序设计和对电路进行仿真及相关电路测试的重头工作。最初时,因为技术不成熟,测速装置会不起作用或者偏差很大,忙忙乎乎看不见成果时,3个人都有点泄气。但作为队长,丁天龙必须鼓舞起大家的士气:“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和另一个同学在准备考研,时间更紧。每次我们会抽出半天统一去实验室做实验,这就需要我先做好计划,每次去要完成什么,不能让大家的时间白费。”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在默默地承受与坚守中,丁天龙带领着他的小组,踏踏实实的向前进,省三等奖或许不是非常好的成绩,但对于他们来说,却带着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明媚。

“逼一逼,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是提起竞赛时,丁天龙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完成竞赛内容,他在大学期间还自学了,《高等应用数学问题的MATLAB求解》、《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等课程,极强的自学能力与动手能力也为他敲响了继续求学华科的大门。

如果说学长的耀眼成绩是逼出来的;不如说,是他自加压力寻获的人生硕果。

 

考研:由竞赛衍伸的目标

 考研,是许多大学生怀揣的梦想,导引着斑斓的人生历程。可这对于丁天龙学长来说,考研的念头却萌发于他大二时参加的数学建模培训。

“在华农学习时,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对自己的专业也越来越有兴趣,就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想法。”瞧,丁天龙学长的大学生活真的是与竞赛结了“缘”。

虽然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但报考华中科技大学还是让丁天龙学长犹豫了好一阵子。“当时碰巧在做物理竞赛的项目,就怕自己考不上,心里发憷。”丁天龙解释道,但好在室友不断的鼓励他,比他自己还确信华科的硕士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花了两天的时间,把所报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所在大学的排名在互联网上查了个遍。最后,他心一横、牙一咬,抱着拼一把的念头锁定了华科。“可能还是竞赛时培养出的狠劲,不达目的不罢休,总觉得不报考自己会后悔。”

万事开头难,决心下定,就要一步步的付出,拿出摧枯拉朽的力量。制定好了计划,他便自愿过起了“苦行僧”般的生活。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四点共面。他心安理得把自己圈在这个小小的面里,每天有目标,不断的学习与尝试,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回寝室,埋首书本和实验。短短的时间里,他把竞赛和考研处理的有条不紊,相得益彰。

“我坚信笨鸟先飞,努力就有回报。我觉得自己在大一大二浪费了不少时间,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抓紧大学的每一分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多参加竞赛,在竞赛里你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提起大学生活,丁天龙学长仍旧觉得自己不够刻苦。

发乎其上,得乎其中。发乎其中,得乎其下。或许正是这样不声不响的高要求,才让他的大学异彩纷呈,令人艳羡。

 

友谊:兄弟情谊相伴天涯

有人说,男生的友谊如山,厚重却少了些活泼,稳健却缺失激情,伟岸却丢了细腻。在丁天龙学长的宿舍,兄弟间的情谊细水长流而又温润细腻,温暖而不缺英气,这份友情,撑起了他大学生活、学习的温馨天地。

“我们宿舍从大一起就没分过,6个人一路走到现在,没吵过架。在寝室里,我们经常分享买的东西,属于那种一个橘子都要掰几瓣,一人一口的类型。”提起寝室,丁天龙的口中满是温暖。

大一的时候,宿舍里的一个男生发现大家都喜欢打羽毛球,就自备工具供大家锻炼;大家还相约去唱歌,去滑冰。考研时谁压力大,同学们就会陪他到操场上走一走,放松一下。丁天龙学长说,他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大家的鼓励。友情是一片沃土,给予他成长的空间和动力。

“这两天早上我起来,发现床铺空了两个。心里突然觉得很难过。希望大家今后还能多聚聚,不要忘了大学的生活,我们亲爱的兄弟。”这是他对室友的祝福和期望。

行动自有万均之力。丁天龙的大学生活不显山不露水,只是找到了自己钟爱的事物,并始终如一的努力坚持,不浮夸,不沉溺,静静的汲取养分,在灿烂的大学中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记者手札:

陈媛媛,女,经管院11级本科生

和学长聊天时,说到不好意思的地方,他总会低下头笑笑。不骄不躁,不愠不火,他像是一棵默默成长的树,不和百花争艳,却别有自己的风骨。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收获一个美妙而灿烂的大学。

                         网站编辑:柯鑫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Copyright© 2023 gqt.hua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