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调查之搬运工人篇
——再见包身工
调查时间:2005年7月15日——2005年8月26日
调查地点:湖北省武汉市华中水果品批发市场
调查内容:搬运工人在城市的生存状况
调查人:贺向前
引言:
1935年,中国第一篇报告文学《包身工》诞生。
70年光阴流逝,70年沧桑巨变,70年间它不断的向世人倾诉着一群纺织工人悲惨的生存景象。那些被“带工”凭着“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从农村骗来的纺织工人,那些70年前的“猪猡”农民工,连同我们敬爱的夏衍老先生,他们如今已经安息。他们未曾看到中国经济的高歌猛进,他们未曾看到中国社会的日新月异,他们已然化做“历史上的陈迹”。
今天,我们不幸又遇到了这样一些事实……
一、遥远的城市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水果品批发市场,这是一个怎样的市场?两行百米长的商铺,几十号商家,近千号搬运工人,四面八方的小商贩混杂交织,各种水果运输车辆不曾中断。一车又一车的水果从全国各地汇集其中,然后又零散的发散出去。
在这个市场里,每个人似乎都很忙碌,但最最吸引你眼球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光着膀子不停吆喝买家,喋喋不休的讨价还价,他们赤着双脚不停装卸堆码,小心翼翼的拿放着每一个水果。
他们中间有下岗工人、有失学青年、有中学老师、有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年龄从十七八岁到四五十岁不等,但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个个身强力壮,且大都来自农村。
他们是谁呢?水果市场里最苦最累的搬运工。
对于他们来讲这里是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正常作息可言的,因为,在这里随时都会有水果需要装卸,随时都会有零散的买家过来讨价还价。
一周有七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忙碌着。
对于他们而讲,属于他们的自由又是多么的可怜!勿需受到他人的胁迫,他们会自主选择放弃自己的自由。
市场有几十号货场,每个货场有二三十平米,他们每时每刻都留守在这里。
他们一起群居在货场一个拥挤的角落里,他们将自己劳动所得的三成无偿的奉献给货场的所有者。
对于他们而言,有个可以安身的地方似乎是已经心满意足了,他们明知被人剥削,他们明知没有自由,可是毕竟,他们还总可以有些微薄的收入。所以,面对一切的不公他们都心甘情愿的承受着。
他们来到了从小向往的城市,他们却被自闭在小小的货场里;
他们来自并不遥远的乡下,他们却遥远的生活在城市里。
二、寻找“带工”
与70年前的包身工不同,他们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欺骗,他们更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强迫,他们好似自愿的,每天幸福的参加着自己的工作。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来到这里呢?这里有没有一个类似70年前的“带工”组织存在呢?
下岗工人用茫然的眼神告诉我,他老早在这里挑拣一些便宜的水果带回家里,后来不知为什么就喜欢上了这里;
失学青年用感激的眼神告诉我,他是在流浪城市街头的时候经一个好心人介绍找到这份活计的;
中学老师用无奈的眼神告诉我,他是悄悄跟踪一名水果贩子来到这个市场的;
在校大学生用羞涩的眼神告诉我,他四处找工、多次碰壁,眼看暑假过半、学费无期,所以,所以……
我要找的“带工”何在?“凶手”何在?
我不得其解!
但我看到了一群人的无助,看到了一个社会阶层的无助。
三、归去来兮
市场经济是不讲情面的,全球化格局下的竞争更是如此。时至今日,有一亿二千万农民在城镇打工,据说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每天实际工作仍达10小时以上。由于劳动力供过于求,你不愿干,马上有人干。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的40小时工作周当然好,但实际能不能办得到,决定性的力量在市场。这样说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工人与现在进城务工的民工相比,无论是工资水平和劳动时间差别似乎不是太大,尽管现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望尘莫及的;同时,由于就业人数大大增加,劳动者整体的生活水平亦已远远超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承认这个现实可能很痛苦,但有助于中国人牢牢记住许多历史教训。
这样说不等于否认现代化过程的黑暗面。工人、农民是弱势群体,经常面临许多不公正待遇乃至非人的待遇。所以今天我们旨在提醒大家关注他们——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