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部门-团委(2023)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农民工调查之政府篇
2014-06-20

    

农民工调查之政府篇

——打工经济&政府参与&新型产业

调查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

调查时间:2005年8月24日——2005年8月26日

调查内容:政府行为在打工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调查人:贺向前、叶忠平、姬魏州、黄焱龙

背景资料: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辖18个乡镇(场、区),29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9万人,农村劳动力20.2万人,剩余13.7万人,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县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山地约占97.3%,耕地43.05万亩,挂坡地占70.2%;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林木稀少,土地瘠薄,县域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是湖北条件最恶劣、灾害最频繁、经济最贫困的县。1987年和1994年,先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县和贫困县,2001年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穷则思变,郧西县政府近年来改变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于去年6月30日、中央广播电台于今年4月9日分别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深入了解郧西县政府在打工经济上所做的工作,增强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我们安排此次调查活动。

调查内容如下:

一、悄然兴起的产业

三面环山地处边陲的郧西县由于受到历史原因以及交通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一直处在极度封闭之中,除了战乱,除了逃荒,山里的农民世世代代生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中期,随着二汽基地在十堰的建立,第一批郧西农民得以走出郧西。这一时期出来的人是在政府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下进行的,作为该县历史上第一次有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这批先行者后来大多落户十堰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受十堰移民的影响,走出去的意识开始在农民中间萌芽,少数农民开始自发走出郧西,这一期间的农民主要涌向十堰、武汉、西安等周边地区。改革开放的成果成就了一部分成功的农民商人,这种成功虽然很少但在农民中间却被广泛地传诵着,这也促使更多的农民有了走出去的想法。这种走出去发展的愿望在90年代得到了爆发,越来越多的人义无返顾地离开乡土 ,他们比前人走得更加坚定也走得更远。郧西人在广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等地开始大量的出现,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充当的是廉价劳动力,从事的是最为辛苦最为危险的工作。虽然这种走出去还是一种无绪盲动的个人行为,但是成千上万的农民已经汇集成一股无形的力量,无形中造就了一个新型的产业模式——打工经济。

二、政府的参与

针对郧西自然条件较差,人多地少,工业薄弱,吸纳消化劳动力有限的基本县情,结合当前轰轰烈烈的打工高潮,郧西县委、县政府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向非农转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全县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一次人大会议上确立为今后五年强力推进的支柱产业。

县委、县政府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资源领导小组,在18个乡镇(场、区)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所,全县296个村(社区)确定了信息联络员,在全国24个省市郧西籍打工人员相对集中地建立了79个流动管理服务站,在北京、西安等地建立了3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外派155名县乡干部挂职锻炼。开通了湖北省第一家人力资源开发网站,选择确立了五个县级劳动力基地,在中学生教育阶段推行“双证制”(毕业证、职业技能资格证)等。

从观念引导到技能培训,从组织输出到维权服务,郧西县的相关政府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着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

三、工作成效

2004年,郧西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9.2%,其中向县外输出9.12万人较去年增长44.5%;实现人均打工现金收入1067元较去年增长77.8%,其中打工现金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也由去年的34%提高到2004年的54.6%。

2005年上半年,全县共转移劳动力10.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9.6%,占富余劳动力的77.6%务工收入2.8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

对于这些外出农民的统计数子我们起初有些怀疑,但是通过走访我们亲眼看到了,无论是路边遇到的、田间耕作的还是我们可以进行采访的,他们多数是老人和孩子,还有妇女。农民朋友告诉我们,现在他们收入的主要构成,依次为打工、养殖、粮油。现如今在农村如果我们还可以看到新修建的房屋,那么多半会是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所建。

“打工”——它似乎成了濒临破产农村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存在问题

就在郧西县各级政府、村委以及各级企事业单位在将郧西县打工经济努力推想产业化的同时,我们注意到,整个湖北省乃至全国各主要贫困县市的打工潮也正在一波胜似一波的发展壮大。

所以,当面对现有的成绩,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个问题,如果剔除民间力量的自发成长,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这一轮看似轰轰烈烈的打工经济产业化进程中真正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进一步的,我们各级政府资源以及财物等其他方面的投入是否得到了超值的回报?

与此同时,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实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

2005年8月25日,经郧西县劳动就业中心推荐,在被称为乡镇一级工作开展较好的店子镇上,在获得外界媒体一致好评的郧西县店子镇劳动力市场,我们看到的却是仅有的几块招牌,是空荡荡的一个大厅,没有看到哪怕是一个农民,竟然也没有任何桌椅教学设施;

同时,就在这个方圆百米的小镇上我们四处打听一个被叫做“郧西县店子镇劳动力培训基地”的教学机构,却终于迷失;

2005年8月26日,在郧西县店子镇店子村上我们发现了一块布有蜘蛛网的墙壁,上面不显眼的写着这样几个字“劳务输出信息”,知道这就是政府对外宣称的村村都有信息栏;

在据县城不足5分钟车程的洪台村一农民告诉我们,他不知县城里有个劳动力市场;

在店子村上我们听到一农民这样讲:“村里没有人会主动到村委去看那个招工信息的,村长更不会主动到我们家里来说事,那些好的招工信息都被村干部的人提前瓜分了。你要问村里的两个信息联络员啊!他们一个是村长,另一个是村书记 。”;

另外,我们在采访郧西县劳动就业局一名工作人员时,无意间听到这样一句话:“现在是市场经济啊,农民就是商品,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他们卖出去。”多么精辟的语言!岂不活生生的写照?我们不禁要问:“政府服务,服务什么?是服务上级部门还是服务农民?”

但愿此为一人之言。

结论:

   通过对郧西县打工经济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1、政府部门对于打工经济的产业化引导作用举足轻重但并不唯一,在参与打工经济的产业化过程中大有可为但前路艰难。2、郧西县的“打工经济产业化”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都是表面的,不足为傲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方法甚至工作思路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还是回到鲁迅先生那句经典的话上,“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对自发无助的农民工郧西县政府并不是第一个走出来的,但他们是第一个喊出“打工经济产业化”的,他们第一个进行了探索。这是有益的,前途光明,道路艰险!

前有郧西县轰轰烈烈的“黄姜产业化运动”,数十万农民身陷其中。以此为鉴!今天,当我们再次燃起热血,我们期待着“打工经济产业化”一路走好。

  

本文共分为:第一页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西路167号

 Copyright© 2023 gqt.hua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